当前位置:天气预报> 气象常识 > 气候分布 > 沙漠气候丰富了地球植物种类

气象常识

沙漠气候丰富了地球植物种类

更新时间:2009年10月23日  来源:天气预报网  编辑:天气预报网

  在沙漠地区里,植物虽然稀少,但它们为了适应严酷的干旱气候,却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,丰富了世界上植物的种类。
  
   号称“无叶树”的梭梭,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,叶子退化得像鳞片一样裹在枝枝上,主要靠绿色的树枝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,制造养料。仙人掌把叶子变成刺,柳树干脆没有叶子。有些沙漠植物则在干旱炎热的夏季里落叶休眠,等到秋来临,再继续发叶生长。
  
   在风沙侵袭、沙丘流动的地区,还常常可以看到沙丘上生长着花儿鲜红的红柳树,为沙漠增添了生气。风卷流沙埋压它一次,它就又迅速地生长一节,始终傲立在沙丘之上,置沙丘于脚下。
  
   沙漠里还有一种高大的胡杨树,它不光不怕沙漠里的盐碱,而且本身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,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,变成了可以维持自身生命的“胡杨碱”。此外,还有“花开十里香,果实能当粮”的略带酸味的甜沙枣,和被誉为“沙漠人参”的肉苁蓉,等等。
  
   据不完全的统计,我国沙漠中的野生植物不少于1000种,其中300多种是可以当药材的。如,罗布麻、芨芨草等,它们还是经济价值很大的纤维植物。罗布麻的叶子能当药用,可以治很多病。有的植物中还可以提取经久不褪色的染料。
  
   虽说沙漠中的植物样子不同,性格各异,但也有其共性。比如,为了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,沙漠植物都有特别深而发达的根系。有的沙漠植物的主根,可以达到20多米深。可是,在沙漠中,叶子简直是不允许生长的“奢侈品”,因为它要消耗许许多多的水分,所以沙漠植物大多数长成“根深但叶不茂”的怪样子。这种怪样子是植物在长期和干旱气候作斗争,适应沙漠气候环境的结果。
  
   气候的沙漠化毁灭了大量的植物,但许多植物适应了沙漠气候,又被用来改造沙漠,在与沙漠气候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,丰富了地球上植物种类的宝库,这就是植物和沙漠之间的辩证关系。

相关资讯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