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气预报> 气象常识 > 气象与农业生态 > 赤潮的形成危害与防范

气象常识

赤潮的形成危害与防范

更新时间:2009年10月23日  来源:天气预报网  编辑:天气预报网

  
   最近在我国东海海域发生赤潮现象,目前浙江渔山列岛附近海域仍有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赤潮,赤潮中心区厚度达10米。并有向近岸漂移的趋势,可能会影响近岸养殖区。
  
   赤潮是一种常见的、国际性的海洋生态事件。它是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,其中浮游植物居多。由于浮游生物的种类不同,所以赤潮呈现的颜色也不同,多为红色或红褐色,有时还呈灰褐、棕黄、黑褐和蓝绿色等。
  
   在阳光充足,海水温暖的春夏季节,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长。在气候温和的地区,也可能于秋季和冬季发生。赤潮发生海域大多在海湾、内海、江河入海口等地。这些海域水体变化较弱,营养物质较丰富,易于浮游生物聚集。赤潮维持时间短则数日,长则数十日。发生范围小则十几平方米,大则几百平方千米。其垂直分布通常在几厘米到数米之间。
  
   在赤潮发生海域,赤潮生物在短期里急剧繁殖、生长,且自生自灭。大量赤潮生物的尸体在腐烂分解过程中,要消耗大量溶解氧,其消耗量要大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释放量,从而使海水氧气贫乏。由浮游动物形成的赤潮,在生长过程中因呼吸的需要也将大量耗氧。因此,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,将导致大批鱼虾、贝类死亡。
  
   同时,赤潮生物的尸体在腐烂过程中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,或生物毒素,它们会毒死海洋动物,或把毒素残存于动物体内。人们误食含有这些生物毒素的海产品,会中毒,甚至死亡。大批鱼虾、贝类的腐烂,还会使赤潮发生的海域水质发臭,影响该地区旅游业。可见,赤潮危及海洋渔业、海产品养殖业、海上旅游业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。
  
   防止赤潮产生已越来越受到重视,根据多年的观测研究发现,工业发达的沿海国家赤潮发生次数偏多,赤潮发生次数的多少和发生地污染程度成正比。这是因为大量工业废物、废水注入海洋,将提高该海区营养物质含量,给赤潮生物繁衍创造良好条件。因此,首先要减少向海洋倾倒废物,保护生态环境,维持生态平衡,从根本上防止赤潮产生。在海产品养殖场,要避免养殖过密和投饵过多,防止由此产生的自身污染而形成的赤潮。
  
   当然还要做好海洋赤潮监测工作,掌握动态,及时发现,以便尽早施行解决的办法,将损失减小到最低。

相关资讯阅读